运河大战: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竞争或影响地中
就像处于激烈角逐中的政客们一样,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也在相互竞争以求取得世界航运业者所投的信心一票。如果竞争的输赢对于只有3,800万人口的巴拿马而言意义重大,那么对于依赖苏伊士运河运输物资的、居住着17个国家共计5.57亿人口的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其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无论是从输赢任何一方来看,这场国际运河大战的过程都牵涉到了许多因素,产生出许多分析理论和案例,但随着局势的急剧变化,一时曾经显得理所当然的理论或案例,很快又变得过时无用。但各方都同意一个结论: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运往北美东岸的货物,主要是美国东岸的货物。
诚然,苏伊士运河是欧洲唯一的选择,如果它在欧洲有竞争对手的话,那也只是俄罗斯开发的经北冰洋行驶的北海航线(Northern Sea Route),但是鉴于欧洲和俄罗斯在政治立场上的分歧,以及该航线的运营是以全球气候暖化为代价的原因,欧洲应该不会选择使用该航线。另外,现在还有中国至欧洲的铁路和公路货运线路,可以满足小众市场的货物运输需求。
今天,能让天平倾斜向巴拿马运河一边的有利条件是,该运河不仅可以供运载大量货物的大型船只通过,而且中转时间比起经苏伊士运河要快一天,这正好能满足美国东岸巨大的货运需求。
作为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大战关键词的“美国东岸”,其实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热点。经东岸港口挂靠的概念在10年前由美国东岸大港萨凡纳港引入。在萨凡纳港看来,美国大多数的富裕阶层居住于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这是一条从芝加哥延伸至新奥尔良、从地图上看来近乎是垂直的大河。
在这片州份密集、运输网络发达的东部土地上,人口密度已经接近欧洲的水平,这里居住着美国75%的消费群体。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除了加州以外,并没有多少人居住,只有延绵不断的山地、广阔无尽的草原,想要把货物运到人口密集的消费市场,还得花费高额成本穿越这片人烟稀少的地区。
因此,萨凡纳港一方开始努力游说中国货主以及美国当地有大批集装箱货源的大型零售商“使用全水路运输”,“把船当作仓库”,别再挂靠美国西岸的“传统亚洲货运门户港口”,取而代之直接挂靠东岸的萨凡纳港,当地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能快速便捷地将来自亚洲的货物配送至附近消费者集中的腹地,覆盖范围从纽约到迈阿密,从芝加哥到新奥尔良和达拉斯。
根据萨凡纳港的观点,挂靠洛杉矶和长滩港时间长成本高,因为运输过程需要先从当地港口长途跋涉至南部的艾尔帕索(El Paso),接着又往北折回中部的图尔萨(Tulsa)和托皮卡(Topeka),如此经过一番曲折,最后才能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如芝加哥或其他东部城市。
这个说法相当具有说服力。另外,萨凡纳港的进口和出口贸易比例均衡,而出口当中有冷冻禽肉,因为冷冻货物使用附加值更高的冷藏运输,这也为该港加了不少分。很快,查尔斯顿、诺福克、杰克逊维尔和迈阿密这些东岸港口也开始异口同声提倡与萨凡纳类似的观点。
这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但在10年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艾玛·马士基”号的运力也仅为14,000个20尺柜。巴拿马运河原计划在2014年完成拓宽工程,将通过能力从4,500个20尺柜翻一番,达到9,000个20尺柜。然而,这样仍然不能供超大型的集装箱船通过。但后来经历了工程延期后,巴拿马改变了计划,将运河的通过能力进一步扩大到13,000个20尺柜,甚至勉强能达到14,000个尺柜。
眼看着亚洲货物源源不断地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往美国东岸,巴拿马运河的一系列扩张工程越发加快。过去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况,但一般都认为,只有来自新加坡及周边或以西地区的货物才会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美国东岸。再者,美国东岸港口水深较浅,尽管苏伊士运河通过能力巨大,可供任何超大型船只进出,但由于东岸港口的条件限制,这些大船无法挂靠。即使是东岸最大的港口萨凡纳也仅能供最大运力6,500个20尺柜的船挂靠。
然而没过多久,东岸港口便在生态学家的指责声中大兴土木开展浚深工程。由于环保人士的反对,萨凡纳港的浚深工程已经搁置了15年。但当时正值奥巴马总统竞选连任期间,因此一众东岸港口的浚深工程都得到了批准,并且每个港口都获得了联邦政府运输投资带动经济复苏计划(TIGER)的拨款。
东岸港口浚深后,挂靠船只的运力也随之增大,而挂靠的大型船只数量也不断增长。很快,亚洲各家船厂都抛弃了小型船而转为生产20,000个20尺柜的超大型船。每艘船配备的船员数量减少了,同时慢速航行也在燃油上节省了大量成本,航行速度一夜之间变得不再重要。往年“及时准时”(Justin in Time)的口号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对于货主来说是更长的运输周期,而船公司一方则转为更加强调准点率。
总而言之,更大的运力、更少的船员、更低的燃油消耗,这就意味着更低廉的运价和更慢的航行速度。这是航运界的“新常态”。然而随后,当集装箱的船载货率跌至谷底之时,运力过剩又成为了头号问题。
航运界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令人相当头痛的困境。为了享受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低廉成本,他们订购了超大型船只,但是所订购的这些船的运力总和又超过了运输的货物总量,造成了多余。此外,中国GDP增长脚步放缓,欧洲和美国经济萧条,仅靠“印钱”,亦即所谓的“量化宽松”来支撑,这也使得运力过剩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美国国内,拥有大批集装箱货源的大型零售商则采取了一种“四角”策略,亦即在美国本土的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角”上设立大型仓库。这是最适合这类零售商大规模货运模式的运作机制。在马士基航运的带领下,海运界兴起了运力更大、航速更慢的运输“新潮流”,而这些越来越多的超大型船则扮演了货物“传送带”的角色,源源不断地为这些零售商的仓库传输货物。欧洲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而始于东岸、后蔓延至西岸的美国码头大罢工则加速了这种模式的确立。
如果一边港口爆发工潮,截断了附近仓库的货物来源,那么另一边仓库也还可以继续运作。随着“四角”策略的确立,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另一边厢,在下水新船的运力日益上升的情况下,刚刚在五年前进行过拓宽的巴拿马运河已经无法供这些超大型船通过,在当时看起来相当宏大的工程,现在已经变得落后过时。
另外,太平洋航线和亚欧航线较为“贫穷”的一端——亚洲地区,其区内航线发展生机蓬勃,已经成为了航运业内业绩最佳的一个板块。这样的变化完全出乎各方的意料。这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突变和巨变的时代,现在也依然是。前一刻天上还挂着炎热炙烤的太阳,紧接着就已经下起了倾盆大雨。如此这般的剧变接二连三地发生,而且仍未停止。
同时,中国的GDP增长已经从“飞速”放慢到了“龟速”,并且中国产品的价格日益上升,已经逐步脱离低端市场,国内的工厂日渐迁移至南亚地区的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和印度。(值得一提的是,大洋另一端的美国也出现了“工厂迁移”的情况,将国内的低端生产设施迁往邻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拉丁美洲,或者在高度自动化的美国工厂里生产。)
再者,由于新船运力越来越大,大多数的船还是更适合经苏伊士运河运输。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让船公司对苏伊士运河的选择更显得理所当然。再加上国际码头与仓库工会(International Longshore and Warehouse Union)在美国西岸码头的工人的罢工威胁,苏伊士运河的领先地位得以维持了一段较长的时间。
此后,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的霸主地位先后来回互换。到了去年上半年,美国西岸码头工人与资方多轮谈判导致的动荡,令南部港口休斯顿的进口集装箱货物量同比飙升了18%,而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仅下降了4%。这清楚表明,休斯顿成功保住了去年为其带来增长的货源中的大部分。与此同时,洛杉矶及长滩港的数据也表明该两港已经从去年的动荡造成的损失中恢复过来。而东岸的萨凡纳和查尔斯顿港的情况也与休斯顿港类似,保住了去年的大部分货源。
这说明美国经济已经有所复苏,当然,复苏的程度还未能与往日繁荣时期的水平齐平,但总归比欧洲的情况要理想,再加上美元疲弱的因素,更刺激了经大西洋航线从欧洲进口的货物的小规模增长。欧洲的各种炸弹袭击和枪击恐怖事件打击了旅游业,也拖累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所有消费类产品的销售表现惨淡,导致了进口运输需求进一步萎缩,这对本已受到运力过剩困扰的当地航运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正如巴拿马运河作为来往美国东岸的运输航线的首选一样,保证苏伊士运河的领先地位,或者至少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这对于地中海沿海的居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黑海沿岸的居民也是一样。
如果巴拿马运河抢占了大部分的货源,那么根据马太效应的简单道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多者越多,少者越少,那么仅能靠苏伊士运河运输物资的地中海地区势必遭受海运服务的歧视,而其沿岸的居民生活将大受影响。巴拿马运河自然不愿意把运河上获得的收入拱手相让,尽管巴拿马这个小国人口只有3,800万。然而,如果巴拿马手下不留情,那么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居住着的17个国家共计5.57亿的居民将蒙受损失。
如此说来,地中海沿岸的相关各方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保证该地区的货物能够取得稳定增长,并保护地中海免受监管阶层设立更多的限制性条款的影响,从而增加运输成本,剥夺该地区原本所拥有的优势。中国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政策,并且计划修建一条横穿马来半岛的运河,完工后,货物运输无需再绕道新加坡航行,这能让到地中海地区的运输中转时间减少一天。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地中海还必须考虑在马耳他等地,采取类似航运业巨头达飞海运在牙买加金斯顿开发自营码头的方法,以寻求实现更加顺畅的中转运输。同时也要留意货物经直布罗陀海峡的阿尔赫西拉斯和丹吉尔港的中转。另外,只需看看地图便能知道巴拿马运河所处的位置对于服务西非市场是多么有利,而西非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深具潜力,繁荣程度和人口密度未来势必齐增。
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海运界相关各方是时候要联合起来,积极研究采取可行措施,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并且也需要意识到,他们自己与巴拿马运河事实上也处于竞争关系之中,如果他们连这点都还懵然不知,那么定然无法在竞争中取胜。